为提前谋划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切实为毕业生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10月11日,国际学院在304会议室召开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会。学院分党委书记刘景涛、行政办主任罗红磊、医护部副主任赵江涛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罗红磊主持。

会上,刘景涛作重点讲话。他强调,全体学工人员需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日常核心任务,以“多路径引导、早谋划推进”为原则,聚焦四大发展方向精准发力:一是国内专升本,为有升学意向的学生提供备考指导与资源支持;二是国外留学,持续推广英澳专升硕以及韩国一年制专升本等特色项目,拓宽国际化升学渠道;三是参军入伍,面向男生重点宣讲政策优势,鼓励投身国防建设;四是直接就业,该方向需覆盖大半毕业生,因此就业工作必须“做在平时、抓在经常”——既要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掌握学生职业意向,引导其树立积极就业观,也要加强家校共育,联合家长破除学生“毕业观望、就业懈怠”的消极心态,形成就业引导合力。
同时,刘景涛对辅导员工作态度与方法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以“诲人不倦”的耐心投入就业引导,针对学生在职业选择、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困惑,做到“有问必答、有需必帮”;二是要摒弃“临时突击”思维,将就业工作融入日常班级管理,比如在主题班会中穿插行业认知分享、在宿舍走访时了解实习意向,让就业指导“润物无声”。
随后,罗红磊就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一是建立 “2026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台账”,按“国内专升本、国外留学、参军入伍、直接就业”四大方向分类登记学生信息,动态更新职业意向、备考 / 实习进度等内容,确保精准画像、精准施策;二是细化“2+1”项目化教学实习安排,确保实习“真参与、真成长”;三是整合就业资源,同时通过学院公众号、班级群定期推送招聘信息,重点标注与学生专业匹配度高的岗位;四是加强特殊群体帮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基础薄弱、就业意向模糊的学生建立 “一人一策” 帮扶台账,安排辅导员 “一对一”指导,助力其顺利就业。
最后,刘景涛特别指出,2026届辅导员需全力落实学院“2+1”项目化教学要求,重点压实学生最后一年实习环节,通过定期跟踪实习进度、督促完成实习报告等措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岗位适配能力,“实习基础打牢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自然会提升,后续就业工作也能事半功倍”。
此次动员会的召开,为国际学院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划定了“时间表”与“路线图”。下一步,学院将以会议部署为抓手,层层压实责任、步步推进落实,通过“早谋划、细服务、强保障”,全力推动2026届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学院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