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院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 首页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我们在疫情中闪耀”|优秀征文展来啦~
发布日期: 2022-10-15        来源: 刘亚亚         浏览量:

面对疫情,既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我们都是一个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大家庭。那些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事,正是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不屈不挠、愈战愈勇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优秀征文吧!

越是危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越到艰难险阻,越显人间大爱!这是袁岳平同学对抗击疫情的感慨,她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那一个个漂亮的,坚毅的白色背影,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与光亮。

医德疫心,以争干秋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迎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一一题记

那个冬天是史上最温暖的冬天,无数的逆行者奔赴疫情一线,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将民族大义列于首位,有人说,穿上白大褂就该将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可是他们也只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父母疼惜的孩子啊,他们拯救世界,谁守护他们?“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救病治人,和死神抢人罢了。,我们不该将他们的舍己为人当作理所当然。我们应该向他们看齐,向他们致敬。还有人瞧不起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瞧不起快递员。这些最普通最平凡的社会基层人名,他们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他们冒 着被感染的风险为我们递药,递口罩。他们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没有生而英勇,只是进择无畏。〞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祖国山河无恙。

看了抗疫电影《在一起》让我穿越时空走到了他们身边,走到了武汉。那座曾经被疫情包围着的却仍有无数逆行者奔赴第一战场的城市,医生护士没日没夜的工作。不能回家便睡在医院的长椅上,害怕传染给家人只能语音通话,人们常说惠难见真情。我想这就是了,在一次次的磨难中,我们体会到了人性最善良的一面。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冬天的温暖。他们说:“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被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它来了,带着祖国的安康,人民的幸福悄悄的来了,而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是无数的日日夜夜坚守在疫情一线的人民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所换来的。

等这个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键,等地铁里的人多到挤不上这班车,等大排档里挤到必须扯着嗓子说话,等到去武大看樱花的人比花还多,等过早抢不到最爱的那一碗热干面,等汽车把二桥堵的望不到头,我们可以笑着趣一句,我信了你的邪。我想我们的愿望最终还是实现了,我们期待的国泰民安它来了。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从枯燥三味的高二生活中脱颖而出,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高三生活。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疫情的防范意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更没有埋怨,只是义无反顾的往前冲。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已过杖朝之年,但任一心为民,告诉大家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义无反顾的踏上了 前往武汉的列车,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国家,钟南山院士的话中无一不体现出他对中国队武汉能打败疫情的信心,它就像一盏灯,为千家万户照充生命的曙光,他在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遇到危险的时候,赶来帮忙,他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为国效力,为人民服务的英雄。

把所有的夜归还给星河,把所有的春光归还给疏疏篱落,把所有的慵慵沉迷与不前归还与过去的我,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加油吧,中国少年!

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绝不可以置身事外。在疫情期间一定要勤洗手,戴好口罩多注意防护,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出行。这些普通却温暖的提醒是来自贾博的作品中。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却给予了我们最真实的安全感。

最美逆行者

美,并不都是长发飘飘,浓妆艳抹,打扮的漂漂亮亮,时尚潮流;在别人需要时帮助别人,这,也是一种美。

一题记

2020年初,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了场”战争”。这场战争既不见硝烟,也不闻炮响,更是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就是此战之敌。它没有具体的容貌,却令人谈虎色变,虽然它没有公然出击,但是它却在悄然伤害人类。面对如此强敌,人心惶惶,昔日里车水马龙,人流不断的城市一夜之间变成了空城,变得悄无声息。大街小巷里的店铺都纷纷关门。药店也相继贴出了“口罩已售完”的公告。街道上本就稀少的行人皆戴口罩,面色凝重,提着消毒液与酒精匆忙步行。所谓节日的气氛,就是天空阴霾,皆无灯笼。

就是在大家都不敢出门的时候,有一群人,他们逆光前行,直面困难,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充当作战装备,不知疲倦地用身躯挡住了危险的最前线,完成着红指印下请战书上的责任与担当。

这群人就是白衣天使,他们之中有两鬓斑白的老医生;有刚刚成为母亲的年轻妇女;也有在筹办婚礼的少男少女。接到任务后的他们甚至顾

不上再看一眼自己的孩子,父母,立刻奔赴战场。有的乘坐飞机,有的乘坐火车、动车。马不停蹄,为国而战。到目的地后,他们安抚民心,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安抚民心、医治病人。夜以继日,不曾停歇。

为了节约防护资源,他们可以56个小时不出来,依靠惊人的意志和信念,不吃不喝,“多待一个小时,就可以多节省一套防护服。”这是他们的信念。在同事和病人们的极力劝说下,他们走出病房,卸下装备,摘下口罩,脸上是道道血痕,眼眶上是护目镜压过的痕迹,防护服上也布满了劳累的汗水。虽然面色憔悴,却仍然笑容满面,嘴里没有一句怨言。看到这幅场景,我们何尝不会热泪盈眶呢?

疫情期间,我们人在家中,心在课堂。无论在哪,老师的辛苦付出人未改变;疫情来袭,开学延迟,无论何时,老师的悉心教导从末改变。

这是所有的校领导及老师在灾难前的付出,在灾难前的大爱。

老师们是当今“最美的主播”。愿我们早日度过灾难,与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学校相聚。

也要致以亲切的问候:亲爱的老师,你们辛苦啦!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铭记,点赞。在那个不寻常的春节,感谢这些逆行者的付出,加油!让我们守望相助,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疫情隔不断感情,真心能唤醒信心。若道残冬不是春,东风必定送春来。”多么自信嘹亮的声音啊!尹亚西的作品让我们对抗疫充满了信心与力量,我们身处困境,却不畏艰险逆流而上。

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偶然间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这句话?”刚看到这句话,我想包括我在内,大部分青年无疑都会感到伤感,我认为产生伤感是正常的,自然的,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无比的现实而无情。

19年到现在,无数学生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度过自己的初三与高三,在电脑前进行着一轮和二轮复习;更有数不清的大学生,要么被封锁在学校中进行集中管理,要么从线下学习转为线上,一个个全日制本科生被迫变为了“远程函授”。他们无法体验到真正的、完整的大学生活。享受不到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雅思成绩考试连续取消五次,更有同学在封校期间精神崩溃后退学这些都是现实。

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这绝不是青春伤痛文学的无病呻吟,这是青年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与压力的释放。是的,这从来不是我们想要的青春所有人都希望疫情从来没有发生过,所有人都希望能一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课,都希望能随心所欲地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但现实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治”是偶然,“乱”是常态。出生于太平盛世的我们,同在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到今天,面对疫情发展的种种未知,或许很多人都会感到迷茫。

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青春本不该这样,但即使疫情反复,青春的活力与斗志却不会裉去!我们会有伤感,会有遗憾,但对于大多数青年来说,在艰苦中奋斗依然是我们的本色。我们的青春或许不可能再回到疫情之前的模样,因为疫情已成为我们的青春不可磨灭的烙印,但与新冠病毒坚定不移的抗争,也赋予了我们的青春以特殊的意义与内涵。

我们绝不会放弃与疫情的斗争!我们相信,终有一天,中国的青年们将会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自由奔放的青春,一个没有疫情的,可以与同伴们在阳光下健意奔跑的青春!

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中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崔馨月的作品的“口气”可不小,但这是自信的宣誓:我们一定很快可以打赢这样疫情的战争,往后余生,一切安好。

携手抗疫,无愧青春

青春本色当似火,岁月节律应如歌,虽则我们的“冠笄之礼”逢上了“新冠”疫情,虽然我们的青春三年都在“抗疫”中度过,但我认为,灾难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在疫情的艰辛与磨砺中,我进一步理解了责任与担当。

无数医护人员逆行奋战,筑起生命安全之墙;千万人合作抗疫,修建成禁锢病毒的牢笼。钟南山院士年已耄耋,却仍担当抗疫重任,无愧“国士无双”的称号;医护人员奋战于一线与病毒争夺生命,不负“白衣天使”的美名!没有他们的付出,疫情的阴霾不可能淡去,生命安全不会得到保障。他们的奉献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责任与担当,众人减少外出为抗疫助力的牺牲让我领会了团结的真谛。

在疫情中,我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疫情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困难,却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品性,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挑战与机遇。正如海明威所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留下的伤痕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坚强的部分”。细品其言,诚然如斯,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却给予了我们适应变化和灾难的能力,每天上网课,也培养了我抵制诱惑、坚守内心的能力。祸兮福所倚,我因疫情而砥砺品格、增强能力,这将为我日后更为理智地谱写人生蓝图奠定基础。

在疫情中,我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

疫情不分种族,病毒没有国界。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任何一个种族都不能独善其身。只有提升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我们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年如朝阳,我曾看到过一句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从死神手里抢人罢了。而如今我辈也已成年,我们不能只是从别人的身上看到我们应该学些什么了,我们应当把“所学”化为“所能”,立鸿鹄之志,展迅疾之行。我们应当在实际行动中,健康成长,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涓滴之力,护我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让我们在抗疫烈火中洗礼成长,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之光芒。

希望大家看到这些优秀征文后更有信心战胜疫情,春天终会来临,让我们拭目以待。

 


学校校址:  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南校区)  郑州市航海中路94号(北校区)
招生热线:  0371-88857035 
国际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2420号-1

访问量 :